“青儿、伯约在聊甚么?”来者轻袍缓带,踱入帐中,笑盈盈地望着两人。
关青乍见诸葛亮,想到自己深夜与姜维帐内对坐,饮酒戏言,怎不令人误解?面上红晕,更深一层,忙站起来,向着丞相行了一礼,借故离去。
诸葛亮素爱二人,见姜维成就一番大胜,日益得力,又与关青和睦共处,心下早已十分欢喜,看见案上酒盏,也不以为意。就在案前坐下,笑望关青离开,回头对姜维道:“青儿单纯而聪颖,伯约可喜?”
姜维忙道:“青首年少机敏、忠义难得;有将如此,实为我军之幸。”
诸葛亮从关兴处听闻姜维已知关青底细,故而发问试探;见他如此作答,猜年轻人面薄,便说笑两句,将话题转开。低头也饮一口酒,目光垂落到案底一纸,拾起看时,原是当日姜维试写降书的原稿。
“伯约落字,劲贯中锋,笔致凝重,但写至情绪波动处,锋芒角出,剑拔弩张,大有磊落波磔意态,”他拾起稿卷,执在手中看一会,侧过身笑指卷上几行道:
“‘……误遭诸葛亮之计,陷身于巅崖之中……非敢立功报国,实欲自赎前罪’——这几行字句之间,与亮不共戴天的意味,倒似是镌刻到了笔划里。那曹真也是一代名将,想要将他骗倒,没有伯约这般笔力,又怎能做到?”
姜维闻言,心中一凛,抬眼细看诸葛亮,却见他眼中并无见疑之意。
姜维虽已将衔甚高,但行事谦退,仍住一个小小营帐。此时烈酒坛盖拔开,关青去时忘记合上,酒香盈溢满帐。诸葛亮自律少饮酒,青年时若非非饮不可,便滴酒不沾唇;久闻这浓烈的酒气,不禁也便有醺醺之意。继续说道:
“战场上尔虞我诈,两军对阵,将帅互通书柬,其间真真假假,信义难辨。”
口中这般说着,心里却自喟然:信笺或欺敌帅,亦需自欺。想起自己当初写的那一封信,提笔艰难,字字摧心,几易其稿而不成。只有硬起心肠,将心底不忍尽皆斩去,方能不令长江另一侧的敌帅,看出一分一毫的希望来。
自觉心思飘远,定了定神,从袖中掏出一卷,在案上缓缓展开。
姜维低头,只见长长一篇书表,恭恭谨谨写就。开头“臣亮言”几个字跃然入眼。
“亮半生南征北战,诡诈信件,自也写过不少,”诸葛亮说着,手指轻轻抚过卷中字迹,“唯有上书主公时,笔笔真言,字字泣血。抄稿一份,北伐中随身携带,不敢相忘。”
一边说着,一边心中暗想:为了给知遇之人取这江山基业,一路上步步荆棘,身后留下的血脚印,掐指难数。只望大事可成,方不令自己于公于私种种辛苦,化作土灰……
再看向姜维时,目中便欣慰难言:
“长久未得智士同谋大计,为主上分忧。如今幸有伯约,降书一纸助我大破曹军,离北伐功成,又近一步啊……”
诸葛亮再短坐一时,便即归去。姜维独留帐内,心中翻江倒海。
原来终究只有山河大业,是他真心所向。余下种种,或可追思,无可悔改。回想方才他看向自己,目光诚挚似更甚当年,怎不惑人肝胆相向?若非前世亲历,其中真真假假,怎能辨清?
一时间看见案上双杯,想起关青灯下倩影,心头飘过一缕温柔,却又立时警醒。芙蓉白面,令孤身者堕入温柔乡,身心摇摆。自己入蜀多时,不知不觉间侍奉仇敌,出谋划策,复仇大计毫无进境,难道要两番踏入同一条激流,因纵情而忘却使命?不觉牙关紧咬。再想起关青颜面,只觉不过红颜骷髅,心生厌恶。
乱世风云聚散无常,一时交心之友,化作仇敌,只在须臾之间。
只是所谓复仇良机,究竟何在?姜维心中难决,不觉躁然起立。一挥袖,半盏凉酒,溅上两卷旧稿。满纸假意真情晕染开来,在残烛下热烈纠缠,最终紧紧拥抱一处。
------------(3)------------
此番抵御孔明来袭,曹真担了主帅,司马氏却自有耳目混于大军之中,因而消息颇为灵通。
那日姜维献上降书一事,传入司马府。司马昭正为父亲斟茶,闻讯忙放下茶壶,惊疑道:
“姜维恐是诈降!”
司马懿抬眼:“为何?”
司马昭忙不迭解释起来。他这些日子反复思索,想起自己天水城外遇见的那队青衣卫训练有素、阵型厉害,虽然无名,却是难当——亲眼见了这样一支精锐,在诸葛亮空城之际,竟不紧随身边,反而绕到冀县救姜维老母,可见诸葛亮对姜维爱护之心,实在不浅。得如此人物、这般诚意相待,姜维何必倒戈,再作不臣之举?
司马懿听了儿子的长篇大论,低头品茶,笑而不语。
司马昭见状,甚是沮丧。
不日,再有消息传来:姜维果是诈降,曹真兵败如山倒。司马昭听闻,急急去寻司马懿,中堂、书房皆不见,最后却在府后花园见到父兄,只顾谈笑着侍弄花草,对这败讯竟似不在意。不由委屈顿足道:“父亲不信孩儿的话,现在可好!又让那诸葛孔明赢去一场。”
司马懿走过来,抚抚爱子的头,笑道:“昭儿那日所言,正合我心中所想。”
“那父亲为何不早报与曹都督?
喜欢(三国同人)鱼尾轮回(维亮/瑜亮)请大家收藏:(m.dmbook4.com),辣文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