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姝自幼聪明,很小就会背诵并解读与她年龄不相称的《毛诗》(由西汉时期鲁国的毛亨和赵国的毛苌所编辑和注释的古文《诗》,即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等较为深奥的读物,并喜欢舞文弄墨,涂鸦画画。
到了一般女孩该做刺绣、纺织、缝纳等女工活儿的年纪,杨姝却学“明诗习礼”,喜欢“阅史披图”,并写得一手好字和文章!
之后,她又对佛学感兴趣,经常钻研宗教书籍,并说动父母买来佛像和佛器。
视爱女为掌上明珠的杨达夫妇当然是百依百顺,并专门辟出一间房作为女儿的佛堂。
杨姝也就多半时间在佛堂里潜心钻研,诚心祈祷,专注诵经颂佛。
豆蔻年华,她不像其她女孩那样,喜欢涂脂抹粉,而是素面示人,即使这样,也无损于她那貌美如花的天姿国色!
于是,说媒的人、提亲的人都快要把杨府的门槛踏破了!目的都一样:要娶走这个京城的
“京花”!
可是,被诸葛亮料中的杨姝,比诸葛亮还诸葛亮!
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总算给了刘备的面子,走出茅庐,终于出山。
但杨姝任凭人家三顾再三顾,却硬是不出阁(出嫁)!
这倒不是她不给人家面子,而是因为她把面子给了菩萨:她一心向佛!
这一来可急坏了她的父母!
左劝右劝不行,杨达夫妇只好拿下老脸,自爆韵事,向女儿讲起了之所以有她的来历,抖出了他(她)们当年在益昌的罗曼蒂克史和诸葛亮向杨达泄露的“天机”!
杨姝听罢,只是嫣然一笑。
杨达夫妇苦口婆心劝道:“姝儿,不要辜负我们的良苦用心。人家在你这个年纪,都早做母亲了!”他(她)们指着站在旁边的女佣小杨,“你看小杨,她只比你大两岁,可做妈都做了四、五年了,还一双儿女哩。”
杨氏笑着点点头,并帮着劝道:“小姐,听父母的话,没错。”
杨姝却固执地搖摇头。
杨达夫妇只好相对苦叹:“这孩子是学佛学忽了,学得走火入魔了!”
······日愁夜愁的杨达夫妇只好陪着笑脸:“姝儿,我们都老了!人家在我们这把年纪,早就都当外公外婆了!你就给我们个‘鸿福’之‘源’吧!”
父母虽然是笑着说的,可是硬招:事情已经提到孝不孝的高度!
杨姝想了想,对父母道:“既然我在利州才能给父母这个‘鸿福’之‘源’,那就请父母大人将女儿嫁到利州去吧。”
京城长安远离利州十万八千里!这不是存心为难、借故推辞吗?面对执迷不悔的爱女,杨达夫妇真是欲哭无泪,有口难笑!
就这样,杨姝亮丽鲜美、美伦美奐的青春年华,在佛堂的香烟缭绕中,在父母的焦虑忧愁中,在自己淡定而执着的坚守中,渐渐褪去。
············
611年,62岁的杨达凝视着32岁的杨姝,老泪纵橫,她对这个爱女有千言万语要讲,但此时只能作最后的叮咛。
军号声声,声声逼人!
杨达转身走了,带着对爱女无限的爱意和无穷的牵挂,流着辛酸的泪水,追随隋明帝杨广踏上了东征高句丽的征途,是那样的老态龙钟!那样的步履蹒跚!那样的愁肠百结!
杨姝望着父亲远去的略显驼背的身影,一种深深的愧疚和魂牵梦萦的挂念,使从未流过泪的她,泪流满面!
更是杨姝没料到的,这次分别竟是他(她)们父女间的永别!
和杨达同时随军东征的还有他的大哥杨雄。杨雄任检校左羽卫大将军,出辽东道;杨达任右武卫将军,进位左光禄大夫。
不幸的是,兄弟俩同年都死于征战途中:杨雄卒于611年二月,享年71岁;杨达晚两个月二十天,卒于五月,时年62岁。
当杨达回光返照之际,他一定抱憾:要是他有个“鸿福”之“源”的外孙就好了,阎王爷也就不敢这么早要了他的命!
所以,虽然他心脏停止了跳动,但眼睛却睁着,睁着:他死不瞑目呀!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杨达夫人死时的心情和状态和她的丈夫一模一样!
613年,杨姝的二哥杨则又追随他的父母去了!
此时的杨姝是万念俱废!
她誓死要把自己的余生交给无边的佛海,而不回头上岸!
和她抱同样信念的还有她的佣人(准确地说是原来杨府的佣人)、原来的小杨现在的杨氏后来的杨妈,命运给予她接二连三的打击:夫战死、子夭折、女病亡!绝望的杨氏决心不再嫁人,而遁入空门!带发修行!
杨姝拿出银两强塞给杨氏:“杨姐,你不比我一直是单身,你原来是俗家,现在才三十出头,日子长着哩,去,找个好婆家,好好过日子。”
杨氏泪水滚落,滴湿衣襟:“小姐,我是苦命人,今生事佛,寄望来世。再说,你父母对我恩重如山,我怎么忍心撇下小姐自己一走了之呢?”
就这样,两人抱成一团!哭成一团!
就这样,两个寂寞、柔弱的女人,硬掌着同样寂寞、日渐衰旧的杨府!
杨府,成了山寨版的尼姑庵······
喜欢女皇情感之路请大家收藏:(m.dmbook4.com),辣文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