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腰袋状腹,腹下设锥足或柱形足,器体厚重。
盨(音须);古代盛食物的铜器,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由圈足簋发展而来,用途相同。器盖与器身形态相近但稍小,器盖上有四个方足,为其一般判定标准。取下器盖后翻置起来即成另一器皿,食毕归置如一。盨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主要流行于西周晚期,到春秋初期已基本消失。
食器就说这几种吧,其他还有,但好像不是。
接下来是酒器。
首先是爵,爵是古代饮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
角,形制与爵相似,但无流和注,也算很原始的一种酒器。最初当为普通酒器,供低级贵族使用。出土和传世数量远少于爵,商周之际发展为造型精美的,流行于周中期之前,之后衰落。角是从爵演化出来的一种新型酒器,大量出现于殷商晚期或商周之际。
斝(音甲),盛酒器和,由新石器时代陶斝发展而成。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用于盛酒或温酒。侈口,较同类的爵要宽。口沿有柱,一侧置鋬,音同畔,长足,有的有盖,有的无盖。通常青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似爵而大,无流无尾,仅在口缘上有两柱。腹有些是圆形平底,有些腹部分裆,袋足似鬲的,也有体方而四角圆四足带盖的。
觚为青铜质,喇叭口,腹部凸出,高圈足,素面无纹。古代盛酒的器具,上圆下方有棱。后来觚被改变了(上下都圆了),所以孔子认为觚不像觚,说了那句名言,觚,不觚,觚哉,觚哉。意思是说,觚都不像觚了,那还能叫觚吗?啊,那还能叫觚吗?哑舍里有方天觚一篇。
觯(音志),饮酒器。圆腹侈口圈足,形状小瓶,大多有盖。这种形状的觯多为商代器。西周时有作方柱形而四角圆的。春秋时演化成长身侈口圈足觯,形状像觚。
兕觥(音四公),呈牛角状,身饰云雷纹。
尊,大中型盛酒器和。流行于商周时期,春秋后期偶有所见。尊与彝一样,原是成组的共称,宋朝之后开始专指一类器物。尊的基本造型是侈口长颈高圈足,圆腹或方腹。造型多种多样,有名的有四羊方尊和鸮尊等。尊器表多饰有凸起的靡棱,雕铸着繁绳厚重的蕉叶、云雷和兽面纹,显得雄浑而神秘。
ps;鸱鸮,就是猫头鹰,诗经里有一篇以此为题,贾谊也有一篇赋,不过不叫鸱鸮,叫鵩鸟赋。
卣,古代盛酒器。古文献和铜器铭文常有“秬鬯(音同剧唱)一卣”的话,秬鬯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以黑黍和郁金香草酿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及赏赐有功的诸侯。卣在盛酒器中是重要的一类,考古发现的数量很多。器形是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有也作圆筒形,形状多变且诡异,比如虎食人卣,卣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
盉,古代盛酒器,或说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盉的形状较多,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后有鋬(音畔),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青铜盉出现在商代早期,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战国。著名文物有人面盉等。
方彝,盛酒器。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彝本是青铜的通称,宋人始称这类器物为方彝。方彝的造型特征是长方形器身,带盖直口直腹圈足。器盖上小底大,成斜坡式屋顶形,圈足上往往每边都有一个缺口。也有少数方彝下腹外鼓成曲腹状。方彝的盖与器身往往铸有4条或8条凸起的扉棱,全器满饰云雷纹地,上凸雕出兽面、动物等纹样,给人以庄重华丽的感觉。
勺;一种有柄的舀酒器。
罍(音雷);大型盛酒器和。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体量略小于彝,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代初期都有。李白有,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具体故事是李斯的,一个很悲伤的故事,李斯临死前在刑场上跟他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然后一家人全死了。
壶
盛酒器和水器,其实也可以盛粮食。流行于商至汉代。
跟壶类似的还有铜钫,用途完全相同,不过他是四方的,有盖,可以非常精美,徐州博物馆里有一件鎏金的,盖子上四个凤鸟状的把手。
水器的话更多是实用,我不觉得它是,不过既然人家说是那就是吧,否则生活用品专题就太多了。。。
盘匜,这是一套组合。商周时期宴飨用之,由于宴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用匜来浇水,盘来盛水,人在水流处洗手洗脸。盘是早就有的,匜出现在西周中后期,盛于东周。匜形椭长,前有流,后有鋬,多有四足。
瓿(音部),盛水器,亦用于盛酱。流行于商代至战国。器型似尊,但较尊矮小。圆体敛口,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装饰饕餮、乳钉、云雷等纹饰,两耳多做成兽头状。
盂,盛饮食或其他液体的圆口器皿,像唐和尚的紫金钵盂,大概盛水时算盂,盛饭或者水果时算钵。
喜欢梦里的岁月长河请大家收藏:(m.dmbook4.com),辣文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