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双方参战人数超过一百万,赵两国在综合国力上不相伯仲,尽管白起是战国时期顶尖级别的将领,每次战争斩首不下十万,未尝一败,令山东六国胆寒,但是面对廉颇的高水准防御工事,及防御主将的才能,以及上党地区的天险,白起是没有办法获得战果!
秦赵两国都准备了至少十年的战争储备粮,是一场规模空前庞大的持久战,老练稳重的赵国廉颇从不主动出击过,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以待秦兵进攻的战略。?ww?w?.??
白起领秦军多次挑战,赵国却不出兵。
赵王为此屡次责备廉颇。在赵括上任前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战役出现,赵军有数次被白起击败的战役,但主力和根基未有丝毫损伤。
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白起和此时的秦相应侯范雎商量了一番,最终决定派人携千金向赵国权臣行贿,用离间计,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快要投降了。”
赵王既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士卒伤亡惨重,又厌廉颇坚壁固守不肯出战,因而听信流言,便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
白起仰头望天:“战机终于来了,天助我也。”白起‘望洋兴叹(代指士兵)’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人之力何其渺小?此时是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白起时常说的战机,赵括上任之后,一反廉颇的部署,不仅临战更改部队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换将领,使赵军战力下降。
见赵中了计,命白起为将军,王龅为副将。
赵括虽自大骄狂,但他畏惧白起为将,且秦王下令“有敢泄安国侯将者斩。”在这种气氛下,赵括开始了为中国第一次统一打下坚实基础的一战,白起也开始了他的杀戮天赋,长平之战不是白起打赢的最大的仗,却是最艰苦的仗;白起利用对手的鲁莽轻敌与高傲自恃,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
白起:“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主力配置在纵深构筑袋形阵地,另以精兵5000人,楔入敌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军。”
八月,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
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胁制赵军,赵军乘胜追至秦军壁垒,白起早有准备,壁垒坚固不得入。
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
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
白起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
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亲临河内督战,征发十五岁以上男丁从军,赏赐民爵一级,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
九月,赵兵已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杀食‘将军,我军是否进攻?’
白起笑道:“不用,加固包围圈!”
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括军队大败!战争中好几次大的战役,秦赵先后伤亡巨大,伏尸百里!血流成河…
到赵军投降的时候真实的只有二十余万左右……
白起想了一想:“二十万人啊,要吃东西的,秦国已经在战争中消耗的国力已经不小了,长期供给他们食物是一种自杀的行为,还不如拿来修炼,赫赫!
”白起便先行确定了三则部署:“其一,降卒驻地定在利于从高处看守且有水流可饮的王报谷,由桓龁率领十万秦军驻屯山口及两侧山岭,以防不测;其二,立即从各营分拨三成军粮,只运进谷口,交由降卒自己起炊;其三,将赵军丢弃的所有衣物帐篷,全数搜集运进王报谷,以做军帐御寒。”
白起上书秦王,秦王回复只有八个字:生杀予夺,悉听君裁,丞相范雎也是回避了这个问题,其实他们想表达只有一个意思“杀降”,但“杀降不祥”是战国定则……
白起万分为难!可是又有什么办法,放了他们?自残!
融入秦国?做梦!
秦赵百年仇恨!
白起率领大军,业已铸就了一场亘古未闻的大功业——一战彻底摧垮赵国五十八万大军,斩首三十余万,受降二十余万!
但凡兵家名将,何曾有过如此煌煌战绩,王命不干军,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自是历来为将者所求。
秦王在战前也确曾将白起的兵权与战场决断权扩大到了无以复加,本当掌握在国君的那部分兵权都一并交给了白起,还加了一句“得抗拒王命行事(可以违抗王命决断)。”
在长平大战之前,白起事实上也从来没有就兵事与战场难题请命过秦王,那时若秦王对战场事乱命,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奉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准则行事。
然则,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打仗,为了战胜敌国。
白起对此等含糊烦躁恼怒心想:“如今战事结束,降卒处置关涉诸方国政,秦王与丞相却是不置可否,让他全权独断,岂非滑稽?可是,秦王与丞相何等明锐,为何要如此含糊其辞呢?也是明摆着的事实,是害怕触及那个字眼——“杀降”真杀降,且一举便是二十余万之众,天下便会祭起天道人道的大旗,将永远将自己埋葬在可怕的诅咒之中,如此而已,岂有他哉!这个黑锅没人背!
那
喜欢平渊记请大家收藏:(m.dmbook4.com),辣文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