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纸钞的——毕竟兴业钱庄的纸钞是直接绑定了白银的,只要到各州县都有设立的兴业钱庄兑换,少许的手续费之后就能兑换成白银。
一开始或许只是有需要的人偶尔少许兑换一点点纸钞,一但不一定要用纸钞的时候就换成白银。但是纸钞在方便性上本来就远远高于银子,使用习惯之后必然会厌烦兑换来兑换去,然后彻底转而习惯使用纸钞。
只是这是一个时间积累的过程,如果中间没有别的推动,应该是相当长的渐渐增长的。然而祯娘不能容忍这样,这是由竞争的压力,和商人的逐利一同决定的——如今就是要趁着兴业钱庄一枝独秀,只有它拥有发钞权,赶快再百姓当中获得信任。
不然等到后面陆陆续续有钱庄也获得了发钞权,兴业的进展依旧不大,那不是亏了这领先的几年!之前多投入攻关费用,看起来就像是给他人做嫁衣裳一样了。这种事是一惯精明的祯娘不愿意的。
另外钱庄的盈利主要是借贷,如果市面对纸钞都没有信心,怎么将纸钞放贷出去?这是有相关的。所以无论是出于长远考虑,还是看到当前的盈利,祯娘都不能看着百姓在长时间中‘慢慢’信任并习惯使用纸钞。
祯娘一开始就预料到了纸钞将会有的困境,因此在纸钞发行之后就召集了兴业钱庄的几个主管,与他们道:“为了尽快推出我们的纸钞,你们把这些措施记下来,然后酌情增补,写成一个条陈,到时候与我看一回,然后就去做。”
按照祯娘的意思,首先就是要善于利用自家,以及兴业钱庄合伙人的产业。这些产业从兴业钱庄发行纸钞起就该是转而使用纸钞——做账用纸钞,收钱也更鼓励收纸钞,可以给纸钞使用的客人一定优惠,给从掌柜到打杂的发月钱也用纸钞。总之是让这些产业起到一个窗口的作用,加速纸钞的流入流出。
索性兴业钱庄的几家都是极有实力的,各家名下产业众多,就算只是这样看起来是‘笨办法’的办法,使用起来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这也不是很意外,这种办法本来就是以力破巧,产业规模太小就难以溅起水花。
而产业规模足够大的话,根本无法阻挡——钱本来就是为了流通使用的,而这些产业既然保证了钱有地方花,甚至可以更方便更实惠地花,那么使用纸钞当然就会变得理所当然起来。
然后就是联络关联人家的产业,有些关联人家本来就是依存于兴业钱庄这一系家族的上游产业或者下游产业。这边发话说以后无论是出还是进都使用纸钞,他们端人家饭碗吃饭的就算迟疑也只能硬着头皮接下来么。
最后就是各地衙门官署调拨款项使用纸钞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遗留问题。之前在与朝廷谈条件的时候,朝廷只接受了官员俸禄采用纸钞直接发放到各地兴业钱庄户头,并且还是逐年执行。而关于户部各款项调拨是否使用纸钞其实是一直存疑的,应该说即使是眼界广一些的朝廷官员也不见得看的多远。
逐年执行这一点倒是没的说的,话说如果从第一年就开始全面执行,八百万两的纸钞哪怕在民间不理想,也是随便就能开销完了。现在么,主要攻关果然还是在这个调拨款项上。而这就要一些善于和各地衙门官署联系的人去办了,这些专门做关系的人才如今祯娘倒是积攒了一些,这时候正用得上。
祯娘的手段既有正道也有奇招,讲究的是奇正相合。再加上她资本雄厚人脉宽广,就连合作伙伴也选的正好。有这些好,兴业钱庄发行的纸钞自然很快有了相当大的进展,甚至很快有了八百万两不够用的情况出现。
听起来相当不可思议,那可是八百万两,整个大明身家超过八百万两的又有几个?然而考虑到这是天底下人一起花用八百万两又觉得理所当然了,人均算起来也就不多了。
特别是那些经商的,这些人甚至不需要祯娘定下来的手段,一开始就自发自觉地使用纸钞了——这是必然的,商人用钱极讲究稳定、通用和方便。稳定和方便自然不必说,而兴业钱庄和祯娘的产业遍及天下使得通用这块短板也补齐了。
原先这些人也是银票的使用者,银票防伪做的不如兴业钱庄的纸钞,连方便和通用也比不过。该如何选,也就不推测了。可不要小看这些商人,一个两个或许不多,若是成了风潮,哪怕都是小商人那也相当可观了。
八百万两确实不太够用,祯娘又不是拿不出更多的准备金来!好在同德元年已经过去一半了,又是第一年,就算差一些也差的有限。只是这样的话,下一年的准备金数额就要好好商量了。
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祯娘这里直接就报了新一年一千万两的准备金,也就是纸钞要印出两千万两来。而其中归祯娘出的部分虽然有些压力,但是也不是做不到。毕竟她的产业在那里,去岁八百万两银子的纸钞,等于是多支配四百万两,也确实赚了一些。
不过就算承担的起,朝廷哪里会答应这样大的步子!即使他们能收印钞税,也不敢啊——最后这些纸钞还是要落到老百姓身上的。若是兴业钱庄有一个不稳当,到时候说是不关朝廷的事,那又怎么可能
喜欢祯娘传请大家收藏:(m.dmbook4.com),辣文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