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白换成去世了,临死前安顿巧娥的一句话就是:“巧娥,人的命,天注定,老天爷只要一天不收你走,你就活着,不要自己寻不是。”
巧娥明白这是父亲怕他思念父亲到九泉去寻找父亲,所以她只得活着。
白巧娥说,她这一辈子几乎是在人们的白眼、责骂和嚼舌头的吐沫星子中度过的。但她一点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她不仅对得起父亲,也对得起邻里乡亲,她没有做过对不起他们的事情,也没有伤害过他们任何人,她问心无愧,良心到死的那一天都是安宁的。至于lún_lǐ不lún_lǐ的,和她无关,她没有从lún_lǐ那里得到半点好处,因此,也甭指望她给lún_lǐ添半点光彩。白巧娥忽然把话头转到了杜陵的弟弟身上,说:“你弟弟倒是很守lún_lǐ的,但就是你娘老子饿死了,他也不会给他们半个馒头,我看他们不如我,我跷起脚后跟也比他们强上一百倍,他们给我擦屁股,我都嫌他们手不干净。”
那天,杜陵泪流满面地离开了白大妈家,临走时给老人搁下五百元钱,他不知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同情?是怜悯?还是尊重?这一点连杜陵自己也说不清。从白大妈家里离开,回到妈妈的家后,杜陵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大妈这一生的遭遇,既让他心酸。又让他心里沉重的不堪忍受。他想,白大妈这一生的凄惨境遇,他的那些表面看起来纯朴厚道的乡里乡亲们,也应该承担一份责任,而在某中意义上说,正是他们呈舌头一时之快的吐沫星子,他们的意淫,把原本无辜的白家父女推上了一条不该走的路。他们用他们心灵中原始的yù_wàng去猜妒白家父女,把自己的愿望,自己灵魂中潜藏的luàn_lún意识以口舌的形式释放出,并让白家父女充当他们的代言人,他们把白家父女推到了前台去表演,他们是闹剧的策划者。等闹剧上演了,他们却又装得如没事儿的人,并且以此衬托自己的假高尚和伪善。这便是人的天性中的丑恶和伪善。孔子的学派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者认为,人之初,性本恶。这两种不同的观点争执了两千多年,杜陵比较认可荀子的观点。
至于白大妈父女的对与错,是与非,杜陵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辨别和判断。因为,是与非,善与恶,丑与美,真理与谬误等等的判断与区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涉及到价值取向,价值认证,评估标准,衡量尺度,评估体系,评估对象,评估取向角度,认证体系等等,因人而异,因立场、角度而异,希特勒、裕仁天皇、邱吉尔、布什、萨达姆对同一件事物就有迥然不同的见解,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差异,而是因为他们都在坚持各自的价值取向。自以为是,好为人师,是人类的通病,就连那些最杰出的思想家也不能例外,比如老子,一个西周的藏书小吏,论起如何执政、治国的道理来,也是滔滔不绝,什么无为而治,治大国烹小鲜,什么小邦寡民,不上贤使民不争等等,一套一套的,好像他当过尧舜禹三世辅臣似的。赶马车的谈论开飞机的技能,大言不惭。但人就是这样的,越是浅薄的人,越想谈论深刻的大道理,越是不懂,越要告诉别人我什么都懂,越是穷得无隔夜之粮,却越要装出北大荒粮仓的样子,譬如庄子,无米下锅,却要告诉别人非梧桐不落,非精炼之食不食。越是空瓶子,越想往出倾倒些什么,这叫做缺什么,想什么,把希望当成现实去卖弄。在看透了人的劣根性之后,杜陵现在连自己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都不敢确定,怎敢贸然去评判他人的是与非,对于错。在评价事物方面,最勇敢的人就是某些小学教师,因为学龄儿童们十分缺乏是非判断分析能力,也不敢提出质疑。在孩子们面前权威的像秦皇汉武兼凯撒,在家长面前威风的像沙皇亚历山大,尼古拉二世兼叶卡琳娜女皇,在同事们面自信的如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在世人面前儒气得如诸子百家加董仲舒、朱熹等等翰林大儒。这样的小学老师可真幸福!
第十章
杜陵停止了思想的神游,回到了现实中。天色大亮,颦儿仍在熟睡中,那张如花朵般美丽的脸,在熟睡中绽放着笑容,她或许是觉得在杜陵的怀抱中睡眠感到很幸福吧!或许自己是可以娶她为妻的,因为颦儿觉得幸福,自己也觉得幸福,这就够了!但是,他还是想弄清楚导致颦儿和那个男人离婚的真正原因,不然,他就是娶她为妻后也会感到不安。
颦儿回家后的第三天,下午快下班的什后,杜陵守候在颦儿公司的门口,他通过保安,已经了解了那位叫娜娜的女孩,一般情况下,总是和颦儿同时下班儿,一块走出公司。两个人非常要好。见颦儿与一个女孩说说笑笑地走出来,杜陵急忙闪开。等颦儿和那女孩分手各自东西时,杜陵紧赶着疾步追上了那个女孩:“姑娘,请留步---”
“什么事呀?”那姑娘回过头,有些疑惑的问。
“哦,你是娜娜吧?是这样的,我是颦儿
喜欢性爱如花请大家收藏:(m.dmbook4.com),辣文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