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史散析八例
1.李陵伪书
复温《李陵答苏武书》,有些想法。
(1)玩味历史,并非仅仅是博闻强识,那是把历史当做故事来看,享受的是别人笔下的愉悦,知晓的是别人想说的观点。
(2)历史的推敲,极费心力,是个智商情商要求都很高的事儿,阅读量要大,善于发现浩如烟海的文字中的瓜葛,还得极通人事。这尼玛太难了,老夫比较喜欢文明史这样的框架历史,因为这难以以一朝一语篡改,基本事实和脉络是清晰的,差异只是体现于解读和四观。
???(3)李陵这事儿争议颇多。单于留住李陵,无非在以下三个原因中产生:一,确实骁勇,单于爱才;二,就熟悉大汉的人在身边,以谋大用;三,个人特质原因,例如好男风,或养个大汉降臣,如养贵宠等等。
???(4)李陵这个东西,有一部分观点认为不是李陵写的,老夫颇以为然。一,既然是答,必有先书,苏武作为上朝之臣的信书不见经传,何以降臣答书留名历史。二,辩解目的性太强,他两一起在塞外生活这么多年,估计该说的都说得烦了,还用这么耿耿于怀、事无巨细称述观点么,叙旧陈情才合道理。
2.为什么《沁园春雪》有秦汉、无商周
毛爷爷雄才大略地提到“秦皇汉武”,却未提商周,我觉得是有原因的。
???原因并非商周不值一顾。
???商的组织介于城市和部落之间,才脱离新石器时代并不太遥远。周行封建,曾盛一时,但在文化上,属国之间、属央之间差别是很大的,而且周的影响力与时俱减。周朝堪称伟大,但很难讲它很“中国”。
????我觉得刘彻这哥们枉称武帝。他喜欢打仗,也打了不少胜仗,但战略目标做得不好,不能只靠打仗实现。但刘哥还是很牛的,把杂七杂八的东西,打完包装成独尊的儒术,还搞成了,对以后两千年至今都深有影响。从中华历史上看,刘彻该叫文帝。
???始皇不多说了,真正的气吞万里如虎,你丫不服打服为止,建立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实现武治目标,在世期间,全国无一叛乱。赢哥,才是中华史上的武帝。
???赢武汉文,以为然否?
3.朱元璋将忽必烈牌位放在中国历代帝王庙内原因
???从朱哥的刚烈性格(明朝不和亲)和后续多言“胡元制主”,可以看出朱哥汉本位情结严重,心态矛盾。后有书说,朱哥为了维护中华史统一,才祭祀元君,我觉得尼玛太能扯了。朱哥维元,从政治上两个角度考虑:
???(1)把元作为中国的一朝,那以前投降了汉臣等,则不必被戴上汉奸国贼的帽子,才好收为己用,维护稳定大局。
???(2)元最后一帝虽仓皇北去,拱手江山,但人却是活的。朱哥如果把元定位为外国入侵,那他势必需要讨伐杀戮之后,才能施施然称帝;定位为中国一朝,则可视为“放弃”,则与“禅让”相类,法理合乎。
4.《二十四诗品》讲的是境界
两个月前某位大佬给我推荐了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品诗》。一读之下,惊为神作。但我觉得这不是一本文字理论作品,不是教怎么写诗的,而是讲境界的。“境界”难以定义,所以用了二十四种意象来说明。这好比,“佛法”不可说,说以有了那么多经为载舟。
???
5.逍遥心经
早晨到到单位后读韩愈《送孟东野序》。韩哥把从三皇五帝开始,他看得起的文人捋了一遍。说到魏晋时,主要持批判态度,言重如斯。
????我想起我喜欢的一位文人巨匠余秋雨,在《中国文脉》一书中对魏晋风骨、竹林七贤推崇备至,几乎有膜拜之感。
????我觉得嵇康、阮籍等“越明教、任自然”的调调也许会有境界的共鸣,但不太适用。好比妮也许喜欢徐克塑造的东方不败,但不会真去练葵花宝典。
????我更赞同郭象的“足性逍遥”。我个人觉得这个调调起源于孔夫子的“随心所欲不逾矩”,往后发展,就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以上所言灼灼,旁征博引复借天地正气,其实我只是想装个逼。古言百无一用是书生,大家看习惯了就好了。
6.老王家的文化巨匠
老夫颇好文思,这大概与姓王有关,历史渊源。观中国历史,姓王的名人中几乎全为文化巨人。
???写字的有魏晋时期的王羲之、王羡之父子,黑黝黝的笔墨线条,既适用又抽象,勾勒出天地间的韵意和格性,是千年中华文明的载体。老王家的前辈,与一众狐朋狗友喝酒,吹牛打屁,感慨万象,写了个帖子,叫做《兰亭序》,这字儿又好得太不像话,形式做了内容的主(其实儒家很重形式,是为礼仪。儒家的理论,没给于人欲与充分重视,简单的修得搪塞,我觉得在哲学维度是个短板),流芳千载,一统文坛。
???写诗的有唐代的王维、王勃,特别是王维,其诗禅幽、高远,独树一帜,可比肩李杜。“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样平易深邃的句子,王维信手拈来,让世上华丽的字句羞愧难当。
???搞哲思的有宋代王重阳和明代的王阳明。我知道王重阳,当然是因为金庸说他会“一阳指”,他是道家,宗教观却近乎佛理的不执,“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王阳明弘扬心学,与孔子、孟子、朱熹同为中国古代思想界
喜欢老丹尼十年万象小议请大家收藏:(m.dmbook4.com),辣文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