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只能夹着尾巴做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三个儿女上,希望他们能为自己挣回诰命、挣回荣耀。尤其大部分的管家权都被大房那个庶女迎春拿走,公中剩下的都是些繁琐冗杂的小事,贾母的院子自己又不可能伸手,现在就只剩二房的事物。
就这还要被老爷时不时敲打,不能动歪心思,动之前好好想想几个儿女,还有那个赵姨娘,拢着其余几个通房姨娘和自个打擂台,俨然把自己当成二太太的架势,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王夫人欲哭无泪。
慢慢的迷上了诵经拜佛,只求佛祖菩萨保佑几个孩儿早日争气,救自个于水火之中。
至于贾母为什么不继续扶持王夫人,只能说确实是大势已去,无力挽回,得益于蠢儿子贾政,贾母总能三五不时的从贾政嘴里听到一些话。
诸如:大哥今天又被圣上夸赞了;大哥又提出哪个哪个良方;外边好多大人都扒着大哥不放,连带着我出去都倍有面儿,之前看不上我鼻孔朝天的人,出门碰到了都恨不得称兄道弟,巴拉巴拉一大堆。
贾母一开始听得头疼、胃疼、肝疼,怎么觉得这二儿子越来越蠢了,难道我们母子之间不能聊点别的话题吗,非要提老大,为了避免耳朵继续被荼毒,贾母表示儿子你有事就去忙,不用日日过来请安,别累着了。
贾政一副感动的模样,直言说现在自个闲下来了,合该多陪陪母亲尽尽孝,大哥忙于朝政不得空,儿子就连大哥的那一份一同孝敬母亲。
贾母特想来一句:不用了,你哪凉快哪待着去,谁愿意天天听老大今天比昨天更牛逼,还有你个老二现在竟然这样混日子,你的雄心壮志都都喂了狗啦,难道非要我承认自己眼光不行,没早点看出来你是个蠢的吗?
这些话只能在心里想想,贾母不想说出来失了老太君的风度,贾政这货一点也不懂的看眼色,致力于夸奖贾赦一万年不动摇,每每贾母想岔开话题比如聊聊宝玉,贾政就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表示我一点也不想提这个只会啃胭脂的混儿子。
那可是你亲儿子啊,有你这么当老子的吗,提起来都这么嫌弃,不知道的还以为宝玉多招人厌呢。这是贾母一看到贾政提起宝玉的样子就想撂出来的话。
其实这话放到贾母身上也合适,不得不说贾政是亲儿子,看看嫌弃自个儿子的样子跟贾母嫌弃贾赦的样子那是一模一样。母子二人半斤八两,谁也不说谁。
被贾政念叨的多了,还有这两年在交际时被别家夫人恭维羡慕有个好儿子,贾母也渐渐意识到贾赦真的风光起来,不再是之前那个干啥啥不行的纨绔人。
可是这么多年固有的想法不是一时能改变的,贾母也没想着去修复跟贾赦的关系,贾赦就是再牛逼横竖还是从自个肚子里爬出来的,再能敢越过自己吗,不还得荣养自己?大不了以后少干涉他的事儿。
还是专心培养宝玉吧,宝玉定不会让自己失望。暗地里贾母也打着小算盘,老大现在这么受宠,那将来就能给宝玉多铺铺路,老二这样子是没指望了,要是再跟老大过不去,那不是断了宝贝孙子的前程吗?贾母可不傻。
各方面因素加总荣国府就维持了现在的平衡局面。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没更新,这章就写的长了点
☆、中举
贾珠近来的课业进步不少,尤其是文章方面。以前贾珠最大的弱点就是文章,写出来的东西总是有点刻板无味,立意不新颖,要么就抓不住主要立意。
即便他四书五经读的再熟,前边默写的题目总是小头,诗词方面也就能过得去,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文采。最重要的文章一项,若不能再进一步恐怕这次乡试只能是名落孙山的结局。
因着得了监生的名额,贾珠在国子监进学时颇得李祭酒的喜欢,这就是李纨的父亲,贾珠平日里课业不算出众,也不是惯会逢迎的人,不知怎么回事就得了李祭酒的赏识,时不时指点贾珠的文章。
私以为这是李祭酒在提前选女婿,贾珠除了课业稍逊,外表可是相貌堂堂,那通身温文尔雅的气派没几个人能比的上,加上他人品不错,一看就不是会耍滑头的。
估摸着又看中他是荣国府当家人的侄子,综合考虑作为女婿人选那是再合适不过。有了李祭酒的指点,贾珠的文章不说一日千里,最起码在切题立意方面拿捏的相当准确,比起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
李祭酒毕竟是老一辈的学究,指点起来的模式就偏保守稳妥,这样贾珠的文章还不能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步。贾赦跟着皇帝时间也不短了,知道当今比较注重民生之类实际的问题,就跟贾政简单提了提,让贾珠复习时多往这方面下点功夫。
即便这次没用上,以后真考中做了官,提前了解也是有好处的。不要指望贾珠这个生下来就没有体验过民间疾苦的公子哥能多了解民生,你问他一个鸡蛋多少钱他都不知道。
贾政翻来覆去扒拉接触的人,也都是一群只谈诗词歌赋的闲人,很少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贾政现在是极听贾赦的话,大哥都给提前提点了,要是因为自个找不到相关的能人指点贾珠,那不是亏大发了。
几天过去贾政急的嘴上都快起泡了,甚是逮着贾赦让他帮忙指导贾珠,贾赦这科举都没参加过的西贝
喜欢红楼之逆袭悲剧人生请大家收藏:(m.dmbook4.com),辣文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