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阳三人也是一样的念头。他们都是真才子,自恃文采,觉得读者必定叫他们的文笔折服,挑剔不出缺点来,便都跟祝枝山一样把真名大大地印在连环画卷头上,显耀自己的身份。
崔燮也难得在连环画上加了一回名。那些写他自己研究出的技术的画册里,就在内封底下小小地加上一行“技术指导崔燮”,那些改字王祯《农书》的画本,则注名原作,写了从哪一章引用。
这套连环画的内容不像锦衣卫那么紧凑j-i,ng彩,高潮迭起,卖的却更好。他们印了几千套上市,还没等卖进周边府县,在京城里就都消化干净了,还有许多读者在书斋面前排队,等他们印出新的立刻就要。
崔燮都不明白这书为什么那么火。
这套书是面向农民的,为了降低成本,除了农科相关的部分画得都不太j-i,ng致。印刷方面也是尽量简单的,除了封皮仍然用了饾版彩印技术,里头都是黑白绣像画,连个彩色线条都没添。
他真心纳闷,又不好意思问别人,便偷偷问谢瑛:“怎么这么多人看?我还以为这样的书京里人都不要看了,还准备叫人带下乡卖给货郎们呢。”
谢瑛笑道:“谁叫你给它起名《每日农经》?若仍叫《致富经》,如今买的那些人,十个有八个不肯买的。”
看这书的不是看《锦衣卫》的少年人,而是自诩道德模范的老先生们。他们也喜欢这新鲜的彩图画本,可又不好看要叫人斥作“玩物丧志”的锦衣卫连环画,只能忍着。这套书名字里有《农经》二字,算得上经世济民之的书籍,他们可不就得抢着买吗?
国家以农为本,他们看的不是里面或香艳或奇诡的故事,而是安民治世之道。所以别看这连环画里写的都是和市面上普通、话本一样的东西,可它书里藏着指导农牧耕桑的法子,就是能堂而皇之摆在案头上的!
崔燮琢磨了琢磨,摇头笑道:“原来如此,是我估计错了目标市场。大明读书人都有个耕读传家的情节,卖起《农经》来是有情怀加成的……”
那叫居安斋一家印这书就印不过来了,还是按当初印三国的法子,跟人合作吧。到各地找书局合作,让当地大书商用他们家的版印内页绣像,他们只负责卖雕版和饾版彩印的封皮……
他又不打算靠《每日农经》赚钱,能把技术推广出去才是真正目的。
崔燮微微皱着眉,思考着跟各地书局合作的问题,眉心忽然被人按住,重重揉了几下,将皱起的川纹揉散。他抬眼看去,却见谢瑛垂眸看着他,深湛的双眸像要看进他心里:“你那书如今都是官员儒士案头上的书了,还有什么可愁闷的?纵有烦心的,也先不去想它们,只想想我吧。”
是啊。只要看到谢瑛,他果然就不想皱眉了,不知不觉地就要露出笑容。
第274章
弘治十一年年底, 第一种砖土制土法水泥终于配出来了。想出最后一种配方的,是谢家那个从老家带来的厨子。
崔燮只记得水泥配方里还有一种加水后能凝固的成份, 交给谢家下人做时,众人试遍了胶、漆、树脂、粘土等物, 最后却是那个南方厨子想起他们点豆花时用的石膏, 就是种加了水之后也能慢慢硬化的东西。
做卤水豆腐的北方厨子就想不到这个。
他们一两一两地往砖末、石灰里掺水泥, 最终试到了个比例:约么是七成砖末, 二成半的石灰,半成石膏。若不搁石膏的话,水泥里一掺上水就会极快地就凝成一坨石块,做什么也做不了。掺的石膏越多, 凝得也就越慢,掺到半成后凝结的速度就比较适中, 两三个小时左右就能初凝, 以后稍稍洒水养护,再过上两三天就硬硬的、不怕砸了。
谢瑛把那座好好儿的院子抹得乱七八糟,墙面地面都上了一层灰朴朴的水泥,干后用铁棍、石锁砸了几回。这水泥干的比灰泥、三合土快上不知多少倍, 凝固起来更是极硬, 竟能禁得住他用力砸几下。
他试过几次,竟激动得面色发红, 眼角微微泛着s-hi意,抓着崔燮笑道:“若是九边有哪关寨被敌人攻破了城墙,用这土倒下去, 再洒上水,过一夜岂不又是一座好墙了?”
崔燮也满心欢喜,频频点头:“这灰土也不算很贵,往后咱们试出方子来还能拿粘土配上石灰、石膏直接烧制,省了磨砖一趟。到时候边关处就能用竹筋浇水泥砂浆,筑上无数关寨,烽火处处相连,再也不许鞑靼打进关来。”
不只能筑城墙,还能筑河堤、填洪水,电视里经常演,洪水时子弟兵战士都是抬着水泥袋往里扔的。
谢瑛迫不及待地叫人在庄子上建窑烧水泥,而后上了一表,替崔燮请制水泥之功。
水泥,顾名思意,沾水为泥,越加水越硬,三天速干,干后坚逾砖石。
谢瑛把水泥的x_i,ng状一写出来,上自天子,下至阁部就都知道了此物能做什么,有多少地方能用到。修城、筑坝、铺路、搭屋……自军队至地方,这水泥处处都有大用!
用的材料还极便宜,比法制灰泥更容易得。
弘治天子看罢奏疏后,心中大震,立刻召了崔谢二人进宫,叫他们试演水泥的用法。
<喜欢穿到明朝考科举请大家收藏:(m.dmbook4.com),辣文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