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太君接到来信就昏过去了,醒来直说要去扬州看女儿,被贾赦和张氏留着眼泪劝住了。她随后又说,贾敏去了,黛玉一个人孤苦伶仃,上无嫡母教养,下无兄弟扶持,实在是可怜。
若是林如海将来再娶了继室,也不知会对她如何,可要是不娶,黛玉就是丧母长女,日后说亲事都艰难,当即就要派人去接外孙女。张氏赶紧又劝,说林如海一个大男人,的确不好照顾女儿,可是接黛玉来贾家,也不是说来就来的,好歹要等她热孝过了。见史太君点头称是,张氏又说,她马上给贾琏写信,让他在扬州多留住些日子,开解开解姑父和表妹,过段时间再回来。
不想贾琏回信却说,都已经到扬州了,他懒得跑来跑去,想干脆就留下来,等两年后考了乡试再回来,正好那个时候,林黛玉的孝期也结束了,如果林如海还没调回京城,他就表妹带回来。
张氏想想也是,贾瑚已经入朝为官了,要接林黛玉,只能是贾琏跑腿,他参加乡试必须在金陵老家,留下也好,还能向林如海请教,就像当年的贾瑚,也是在江南苦读两年,然后考上的。
等贾琏考试回来,他和卓婉言的年龄也差不多了,正好准备婚事。大儿子还没成亲,张氏并不着急小儿子的婚事,反正是亲外甥女,不可能跑得掉,而且贾氏也愿意多留女儿在家几年。
先是说的热孝过了就接外孙女回来,现在变成了孝期过来再回来,史太君有些失望,不过张氏说得没错,黛玉孝期未过,虽说来外祖家不妨事,可来了也不能出门,还不是得闭门守孝,还不如就在家里,地方更熟悉,也能成全了对父母的一番孝心,她年纪幼小,过两年再接来京里教养也是可以的。
贾敏去了,贾家上下一片悲切,有关贾瑚婚事的话题也就搁浅了,再说不给出嫁的姑姑守孝,可到底是亲姑妈,也是要避讳的。说到史太君要接林黛玉来家的话,贾瑚初时并不在意,不就是个小姑娘,他娘就能照看了,还能跟迎春作伴,挺好的。然后贾瑚转念一想,不对,林黛玉要是来了家里,跟贾宝玉就要见面了,他们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的主线,事情有点麻烦了。
因为是故事主人公,贾瑚对贾宝玉的成长过程一直很关注。他从小养在史太君身边,跟生母王氏接触不多,也就逢年过节见个面,最亲的人是姐姐元春。贾宝玉很聪明,这是贾瑚不能否认的,他三四岁的时候,就被元春教会了数千字,比起同年龄的贾珠,显然要更出色。要是没有史太君当年把贾宝玉衔玉而生、天生异象的事闹得沸沸扬扬,贾瑚乐得见到一个聪明的堂弟。
但那件事的影响太差了,以至于贾宝玉在抓周的时候,被人引诱着抓了胭脂水米分,传了很不好的名声出去,才有所抵消。所以贾瑚就郁闷了,贾宝玉聪明也就算了,元春还什么都敢教,真教得他跟贾珠一样上进,不被人想起当年的事才怪。好在元春和贾宝玉的年龄差距颇大,贾宝玉还没正式启蒙,她就进宫去了,之后贾瑚就让人每天哄着贾宝玉玩了,哄得他开开心心。
对于自己想方设法养废贾宝玉一事,贾瑚一点犯罪感都没有,天知道贾家的覆灭跟他有没有关系,他可不敢冒险,只要贾家不倒,他可以养这个堂弟一辈子,被他玩完了才是后悔莫及。
贾瑚做事很隐秘,史太君毫无察觉,而且她一向认为,贾珠就是念书搞坏了身体的,贾宝玉不喜欢就随他,逼出个好歹来怎么办。有史太君和贾瑚的里应外合,贾政对这个儿子无能无力。
就这样,贾宝玉快快乐乐长到了六岁,甚至连家学都没去过,每天就找小丫头玩。贾瑚很高兴看到这样的贾宝玉,但前提是,他和林黛玉绝对不能在一起,配不配暂且两说,那是故事主线啊。
史太君最偏心贾宝玉,林黛玉真要是来了,两人想不见面都难,他们还不到七岁,连避讳的年纪都没到。青梅竹马什么的,在这个时代可不少见,贾琏和卓婉言不就是这样的,贾瑚曾经想过,他们的血统是不是太近了,表兄妹啊,不利于优生优育。可惜张氏和贾氏心意已决,他劝了也不管用,好在贾赦和贾氏是异母兄妹,只有一半的相同血缘,到了下一代可能会稍微好点。
于是贾瑚就跟贾琏写了信,让他在江南考了乡试再回来,这样一来,林黛玉起码要两年半以后才来京城。那时,贾宝玉八岁,林黛玉七岁,肯定不能经常见面了,贾瑚算得很j-i,ng确。
贾琏向来喜欢江南,好几年没去也挺想的,听说要住两年也没什么,当下就同意了。
家里的事暂时摆平,贾瑚开始去詹事府上班了,不得不说,办公室恋爱还是很不错的,每天上班就跟约会似的,就算不能做什么,起码能见到司徒景,只冲着这一点,贾瑚就很满足了。
平静的生活过了大半年,东面沿海送来战报,说倭寇屡屡来犯,杀烧抢掠,无恶不作。
贾瑚顿时就火了,说该死的小日本,最好杀得他们有来无回,其他人见他义愤填膺的模样,都觉得有些惊奇。毕竟,早在前朝的时候,倭寇犯境就是东面沿海一件很让人头痛的事情。他们神出鬼没,每次都在不同的地方登陆,上岸以后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之后一把火烧光,上船就跑了。海岸线那么长,登陆点那么多,朝廷不可能每处都驻扎部队,简直就是防不胜防。
喜欢红楼之贾家大少请大家收藏:(m.dmbook4.com),辣文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